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2001年12月批准设立的省属副厅级建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5月。学校前身是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202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集团办学并入广外艺。
学校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产业需求,持续提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服务能力,形成民生、文旅、商贸综合性办学格局;基于宽口径专业底座,“外、艺、幼、焙、老”等多专业体系既融通发展,又相互独立,形成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突出优势。学校开办53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广东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学校共设置13个管理机构,服务师生日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校训,全面实施党建引领铸魂工程、产教融合提升工程、五金建设工程、数字化再造工程、国际化转型突破工程“五大工程”,落实好育人及办学模式改革,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技平台大放异彩,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4项(金奖2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奖12项(一等奖4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奖34项(一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奖9项(一等奖2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国奖2项。
学校紧贴市场办学,每年招生时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学校服务国家“一老一小”高品质民生和文化强国战略,依托“四大平台”——广东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全省唯一)、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全省高职唯一)、广东省华美烘焙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东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工作办公室,打造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烘焙师资培训、语言文字培训测试“四大品牌”。
为加强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企业实践与锻炼平台,商务拓展与实践工作室承接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业务部品牌推广与新媒体运营岗位实践工作,项目组师生由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财会金融学院组成,在华转中心开展业务实践。
6月,项目组师生荣幸地收到华南技术转移中心邀请,前往企业总部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会,并对学生的工作表现给予点评与表彰。企业对学生在业务实践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项目组学生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上,针对特定品牌产品制定了一套高质量内容产出策略,通过深入挖掘品牌特色和产品优势,结合平台用户的喜好与需求,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内容。学校项目组成功实现了品牌形象的积极塑造,高质量内容产出吸引了大量潜在用户的关注和兴趣,为品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财会金融学院-商务拓展与实践工作室对接企业项目开展新媒体运营业务的主要服务方向。
图:项目组师生参观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总部展厅
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对学生企业实践进行点评
我校7位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工作积极、表现优异,被华转中心授予“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文秘专业的张晶璇同学被华转中心业务部定向培养为下一届的项目组长,同时企业与工作室正在洽谈,准备引入第二批新品牌落地项目,继续由我校学生承接企业实践工作。工作室致力于打造“师徒传帮带”机制,与企业携手培养学生岗技传承,维稳发展与企业用人需求,创造粘性共赢环境。
图:为优秀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在会议交流中,我校项目组指导老师莫桐桐鼓励同学们要有吃苦拼搏的创业精神,在未来的职场道路上,不要停下学习的步伐,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与涵养,随着社会对从业者知识领域的不断提升,学子们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学位的进取是适应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大环境需求。学生们在企业大课堂中收获的实战工作经验,为将来的职业规划打通了求职之路,也奠定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图:学生向企业HR递交简历
华转中心业务总监戴川向项目组师生介绍企业的战略布局、以“人才”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让先进技术更好转化为创新生产力”。通过学生在华转中心开展岗位锻炼的契机,正式打开了我校与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校企合作的大门,校企双方将拓展更多合作项目,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注入新人才动力。
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与项目组师生合影
(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文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