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学校层面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层面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常态化运行,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促进学校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管理办法》(粤外艺职院教评〔2022〕542号),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层面诊改以学校年度教学工作任务落实为主要内容,通过持续推进对学校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实施的监测预警、诊断改进工作,形成常态化内部质量自主保证运行体系,实现学校内部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现代化,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生态和创新活力。
第三条 学校层面诊改的主体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委员会、二级教学单位(以下统称为“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围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重大规划、项目建设目标,制定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任务和标准,做好自我实施、自我监测、自我诊断和改进。
第二章 目标标准建设
第四条 编制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二级学院子规划,按照学校发展目标编制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发展规划、教师发展规划和学生发展规划等。
第五条 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支撑规划目标达成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年度计划任务标准、各类专项标准、学校发展标准、专业发展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等。
第六条 完善常规工作目标和标准。各二级单位根据机构职责,不断完善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形成岗位工作目标。并针对工作任务,完善对应的标准。
第七条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办公室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重大规划、项目建设目标,组织制订学校下一年度诊断与改进规划目标和工作要点。
第三章 诊改运行
第八条 诊改运行以年度工作任务开展为主线,形成“8”字形【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教学质量改进螺旋提升机制。针对年度工作计划中的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自我监测,及时诊断并发现问题,自主改进年度计划,确保学校发展目标和年度目标任务高质量达成。
第九条 应用数字化手段,借助教学诊断与改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年度工作规划(包括常规工作、专项工作等),分解工作任务,确定责任人;完善工作任务达成标准,明确过程标准、预期成效、完成时限等。对应主管部门应对二级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审核,确保学校年度工作全部分解并落实。
第十条 各二级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制订年度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部门会议、党政联席会、教师大会等形式,正式启动年度工作。
第十一条 开展常态化诊改,可结合工作安排,灵活采用周度诊改、月度诊改、年中诊改、专项诊改等形式。常态化自我诊改借助教学诊断与改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数据和事实,对进度滞后的工作、影响学校办学核心指标的关键任务及时跟进,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第十二条 每年6月底,各二级单位对上半年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进行中期自我诊断。中期诊改在总结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着力于对后期工作的改进,对由于工作需要新增的任务、或因主客观原因未按期完成的任务、外部形势变化导致终止的任务,由各二级单位根据年度目标建设任务,对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和任务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工作进度与目标任务的完成质量。
第十三条 常态化诊改中,对需学校层面解决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和分管校领导协调帮助解决;对学校发展、工作任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制度性问题,应尽快启动制度调研、制(修)订工作,加大部门协同力度,及时填补制度漏洞、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工作标准,持续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四条 开展年度诊断改进。每年12月底,各二级单位对本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诊断,客观分析完成结果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撰写《年度自我诊断报告》(见附件)。
第十五条 对当年未完成的目标任务, 除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完成或明确取消外,各二级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纳入下一年度目标任务,并制定改进措施和工作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四章 激励与问责
第十六条 学校实施规划目标任务达成率统计与通报制度,规划任务达成率由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办公室负责,并定期向各二级单位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 年底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办公室对二级单位目标任务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将二级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学校绩效考核挂钩。二级单位由于不作为、不担当,引起工作延误等情况的,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各二级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本单位内部绩效考核。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年度(二级学院〈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
诊断报告
附件
年度 (二级学院〈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报告
一、诊改工作概述(5000字以内)
(一)年度目标工作任务达成情况
总体达成情况,体现数量,完成百分比等。
(二)常规工作
1.发展规划和发展标准制、修订情况
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编撰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二级学院(部)发展子规划;依据规划,制定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二级学院(部)发展子标准。
2.组织架构状态
现有组织架构图,相对上一年度,组织架构改、废、立的变化状态及原因。
3.日常工作制度废、改、立情况
现有制度*个, 制订制度*个,修订制度*个,废止制度*个。
(三)专项工作
列举二级学院(部)因参与“十四五”事业发展、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创新强校”工程等采取的如制度修订、组织变更和相关标准制定等专项措施。
(四)诊改目标建设与执行情况
(二级学院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维度, 根据国家、行业、学校开展的二级学院诊改目标建设情况,可以是制度、标志性成果等)
1.专业维度
依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学院所辖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专业群建设构建专业,切实推进跨学院、跨专业群协同教学,凸显专业发展的“专业基本情况(职业面向与职业发展路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结构、教师发展方向、教师团队建设成效)、人才培养成效(招生专业计划完成率和报到率、就业率、就业竞争力、专业学生就业相关度、学生满意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科研成果、产教融合、社会培训或1+X证书等社会性服务及社会影响)、国际化合作(联合办学、标准制定辐射、国际化服务等)、标志性成果(省级及以上)”等维度来介绍二级学院专业维度诊改情况。
2.课程维度
依据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结合专业(群)建设及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推进课程建设、修订课程标准,凸显课程发展的“课程设置及作用、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和课程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五个维度来介绍二级学院课程维度诊改情况。
3.教师维度
依据学校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结合专业技术岗位职责、教师发展需求和所在学院发展需要,凸显教师发展在“师德师风、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标志性成果”八个维度来介绍二级学院教师维度诊改情况。
4.学生维度
依据学校学生发展规划,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所在学院人才培育目标制订学生发展规划,凸显学生发展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标志性成果”十个维度来介绍二级学院学生维度诊改情况。
(五)过程诊断与实施改进情况
任务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并确保了任务按时完成。如:依据数据或事实,发现问题*个, 解决问题*个,简述一下,具体可在《阶段性诊改工作量表》中体现。
(六)诊改成效
体现在二级学院工作任务的达成度的提高、学校办学标志性成果建设、管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及社会满意度提高等方面。